查看: 29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应对孩子学琴时讲条件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175
帖子
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3 10:58: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家里的孩子都爱讲条件,使得家长们都很苦恼。很多家长都问凤凰和韵的钢琴专家老师该如何改掉孩子在学琴是爱讲条件的毛病,其实我们老师会遇到很多家长这样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琴经验我们认为,无论是练琴,还是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小事,孩子都爱讲条件,这并非孩子固有,而是家长一步步造成的,等到孩子提的条件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家长接受不了时,才想到这样下去不行,得找个解决的路子,否则自己真有些受不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真正想解决问题,还需要家长的耐心、智慧和技巧。

  一、家长要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

  是不是自己为了让孩子做一件事情、完成一种任务、达到一个目的,就给孩子提出一个,交换条件,比如“好好弹琴、做作业,就奖励5元钱”等。实际上很多来凤凰和韵的家长都坦诚自己确实有过这种做法,如此,反反复复,时间一长孩子也就逐渐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他们要达到一定目的的时候,也会对家长提出“交换条件”。而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妥协或满足,都会强化孩子的“条件意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尽量让孩子在“无条件”状态下去学习、做事。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于这种状态,该干什么干什么,而不是附加条件。  

  二、家长要讲明道理,激发内在动机。

  有的家长不好好思考孩子学习、练琴、做事的意义和道理。总觉得给点小的“刺激”便会引起孩子的反应,这可能会暂时起作用,但不会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心理学上有个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问题,大家不妨看看下面的故事: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实在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这就是人们说的德西效应,在家庭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交换条件和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造成了不给条件、不满足自己,就不做的局面。于是家长让他们学习、练琴、做事,他就要向家长提条件,造成了家长的被动局面。

  因此,家长应讲清学习、练琴、做事的意义和相关的道理,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练琴、做事的感情和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这种来自内部的动机会持续推动他们的学习、练琴及做别的事情。  

  三、少物质刺激,多精神奖励。

  孩子小的时候,有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刺激,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识的不断增长,精神世界的丰富,家长在精神上的鼓励可能就显得更为重要。

  孩子讲条件,基本上是物质条件,若不断满足,长时间会不断刺激他的物质欲望,专注于“物质享受”而不是学习。更有甚者,物质欲望膨胀,导致违法犯罪。因此,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等,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看完此文后,凤凰和韵专家提醒粑粑麻麻们应该觉醒了。当面对孩子再次和我们讲条件时,我们就应该坚持,不应该像孩子妥协。应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并可以记下孩子现在所希望得到的东西,在其他特别的日子,作为礼物向孩子表达出父母对他的爱。


附件: 你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苏州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